英文名称 | 2-Pyrrolidinone |
CAS编号 | 616-45-5 |
产品描述 | 2-吡咯烷酮是存在于甘蓝变种中的一种活性化合物,具有抗癌特性。 |
产品熔点 | 25.5 ºC |
产品沸点 | 250 ºC |
产品密度 | 1.103 |
产品闪点 | 138 ºC |
精确质量 | 85.052765 |
PSA | 29.10000 |
LogP | -1.01 |
外观性状 | 透明无色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
蒸气压 | 0.1±0.8 mmHg at 25°C |
折射率 | 1.486-1.488 |
溶解性 | miscible |
靶点 |
Human Endogenous Metabolite
|
体外研究 |
自由基清除活性随2-吡咯烷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发现2-吡咯烷酮的细胞毒性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在所有选定的癌细胞系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作用。观察到2-吡咯烷酮对HeLa的细胞毒性浓度分别为2.5 mg/mL,对PC-3细胞的细胞毒性浓度为3 mg/mL,对HeLa和PC-3细胞的细胞毒性浓度分别为1.5 mg/mL和2 mg/mL,对PC-3细胞的细胞毒性浓度分别为48 h。随着纯化2-吡咯烷酮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降低。用2-吡咯烷酮(其IC50浓度分别为1.5 mg/mL和2 mg/mL,用于HeLa和PC-3细胞)处理24小时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研究表明,2-吡咯烷酮通过细胞周期阻滞的G0/G1期诱导HeLa和PC-3细胞凋亡。
|
细胞实验 |
使用MTT法评估抑制浓度(IC50)。将癌细胞(1×104细胞/孔)在96孔培养皿中培养48小时,形成75%的浓度。用浓度为(0.5至5 mg/mL)2-吡咯烷酮的新鲜培养基替换培养基,并将细胞进一步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移除培养基,向每个孔中添加100 mL MTT溶液,并在37°C下培养4小时。去除上清液后,向每个孔中添加50 mL二甲基亚砜,并孵育10分钟以溶解福尔马赞晶体。在ELISA多孔板读取器中在620nm处测量光密度。OD值用于计算生存能力的百分比。
|
稳定性 | 1.无色结晶。熔点24.6℃,沸点245℃,相对密度1.116(25/4℃),折光率1.4870。能与水;醇;醚;氯仿;苯;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混溶,难溶于石油醚。
化学性质:2-吡咯烷酮为无色的高沸点极性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可用来制造锦纶-4。其钾盐在(1.38MPa)以上压力下,140~160℃与乙炔反应,生成N-乙烯基-2-吡啶烷酮。与碱金属、烃氧基金属或碱性氢氧化物能形成金属盐。用强酸或碱作催化剂进行水解时,生成4-氨基丁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吡咯烷酮。与多聚甲醛在碱催化下进行反应得到N-羟甲基-2-吡咯烷酮。
2.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但未见吸收作用。由于蒸气压低,一次吸入的危险性很小。但慢性作用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引起呼吸器官、肾脏、血管系统的病变。小鼠吸入本品蒸气2小时,浓度为0.18~0.20mg/L,可对上呼吸道及眼睛产生轻度的刺激。小鼠灌胃LD505200mg/kg,大鼠灌胃LD507900mg/kg。 |
储存条件 | 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现场操作人员应戴口罩、防护眼镜及手套。 本品化学性不活泼,除铜外,对其他金属如碳钢、铝等无腐蚀性。采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50kg或100kg。按一般化学品规定贮运。
|
符号 |
GHS07
|
信号词 |
Warning
|
危害声明 |
H319
|
警示性声明 |
P305 + P351 + P338
|
个人防护装备 |
Eyeshields;Gloves;type N95 (US);type P1 (EN143) respirator filter
|
风险声明 (欧洲) |
22
|
安全声明 (欧洲) |
S24/25
|
危险品运输编码 |
2810 |
WGK德国 |
1 |
RTECS号 |
UY5715000 |
包装等级 |
III |
危险类别 |
6.1(b) |
海关编码 |
2933790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