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丹参酮, 99%,Cryptotanshinone
产品编号:西域试剂-WR39500| CAS NO:35825-57-1| MDL NO:MFCD07636810| 分子式:C19H20O3| 分子量:296.36
药理药效: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损害有一定疗效。隐丹参酮具有抑菌作用,1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仅用于工业应用或者科学研究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者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产品名称 | 隐丹参酮, 99% | |||||||||||||||||||||||||||||||||||||||||||||||
---|---|---|---|---|---|---|---|---|---|---|---|---|---|---|---|---|---|---|---|---|---|---|---|---|---|---|---|---|---|---|---|---|---|---|---|---|---|---|---|---|---|---|---|---|---|---|---|---|
英文名称 | Cryptotanshinone | |||||||||||||||||||||||||||||||||||||||||||||||
CAS编号 | 35825-57-1 | |||||||||||||||||||||||||||||||||||||||||||||||
产品描述 | 药理药效: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损害有一定疗效。隐丹参酮具有抑菌作用,1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 |||||||||||||||||||||||||||||||||||||||||||||||
产品熔点 | 184-185ºC | |||||||||||||||||||||||||||||||||||||||||||||||
产品沸点 | 459.0±45.0 °C at 760 mmHg | |||||||||||||||||||||||||||||||||||||||||||||||
产品密度 | 1.2±0.1 g/cm3 | |||||||||||||||||||||||||||||||||||||||||||||||
产品闪点 | 203.4±28.8 °C | |||||||||||||||||||||||||||||||||||||||||||||||
精确质量 | 296.141235 | |||||||||||||||||||||||||||||||||||||||||||||||
PSA | 43.37000 | |||||||||||||||||||||||||||||||||||||||||||||||
LogP | 4.93 | |||||||||||||||||||||||||||||||||||||||||||||||
外观性状 | 橙红色针状结晶 | |||||||||||||||||||||||||||||||||||||||||||||||
蒸气压 | 0.0±1.1 mmHg at 25°C | |||||||||||||||||||||||||||||||||||||||||||||||
折射率 | 1.603 | |||||||||||||||||||||||||||||||||||||||||||||||
溶解性 | 溶于甲醇、乙醇、苯、乙醚,易溶于丙酮、氯仿 | |||||||||||||||||||||||||||||||||||||||||||||||
溶解性数据 | In Vitro:
DMSO : 2 mg/mL (6.75 mM; ultrasonic and warming and heat to 80°C) H2O : < 0.1 mg/mL (insoluble) 配制储备液
*
请根据产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配制储备液;一旦配成溶液,请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造成的产品失效。 In Vivo:
请根据您的实验动物和给药方式选择适当的溶解方案。以下溶解方案都请先按照 In Vitro 方式配制澄清的储备液,再依次添加助溶剂: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澄清的储备液可以根据储存条件,适当保存;体内实验的工作液,建议您现用现配,当天使用;
以下溶剂前显示的百
| |||||||||||||||||||||||||||||||||||||||||||||||
靶点 |
STAT3:4.6 μM (IC50) | |||||||||||||||||||||||||||||||||||||||||||||||
体外研究 | 实验参考
*上述方法来自公开文献,仅供相同目的实验参考。如实验目的、材料、方法不同,请参考其他文献。 | |||||||||||||||||||||||||||||||||||||||||||||||
体内研究 |
*上述方法来自公开文献,仅供相同目的实验参考。如实验目的、材料、方法不同,请参考其他文献。 | |||||||||||||||||||||||||||||||||||||||||||||||
细胞实验 | 如前所述,MTT测定用于评估细胞生长抑制。将细胞以每孔8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在含有10%FBS的RPMI-1640的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和CPT并再孵育24小时。然后,向每个孔中加入20μLMTT,并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读板仪上测量570nm处的吸光度。根据先前的研究确定伊马替尼和CPT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系数(CDI)。计算方法如下:CDI / AB /(A×B)。根据各组的吸光度,AB为组合组与对照组的比例; A或B是单一药剂组与对照组的比率。 CDI <1表示协同效应; CDI = 1表示加性效应; CDI> 1表示拮抗作用。在组合治疗组中,CPT的浓度根据50%抑制浓度(IC50)值任意指定。然后,在用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加CPT(一种细胞类型的恒定CPT浓度)处理后测定细胞活力。最后,计算伊马替尼的组合IC 50值,并在表I中表示。原发性CML细胞CP1至CP3分离自慢性期患者,而BC1和BC2分离自急变期患者。进行三组独立的实验。 IC50值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SD)。 | |||||||||||||||||||||||||||||||||||||||||||||||
动物实验 |
*下述溶液配置方法仅为基于分子量计算出的理论值。不同产品在配置溶液前,需考虑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限制。
不同实验动物依据体表面积的等效剂量转换表(参考来源于公开文献)
例如,依据体表面积折算法,将化合物用于小鼠的剂量20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需要将20 mg/kg 乘以小鼠的Km系数(3),再除以大鼠的Km系数(6),得到化合物用于大鼠的等效剂量为10 mg/kg。 | |||||||||||||||||||||||||||||||||||||||||||||||
储存条件 | 储存条件 2-8°C, dry, sealed 运输方式 冰袋运输,根据产品的不同,可能会有相应调整。 |
相关文档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下载MSDS质检证书(COA)
相关产品
符号 |
![]() ![]() GHS06, GHS09 |
---|---|
信号词 | Danger |
危害声明 | H301-H410 |
警示性声明 | P273-P301 + P310-P501 |
个人防护装备 | dust mask type N95 (US);Eyeshields;Gloves |
危害码 (欧洲) | T,N |
风险声明 (欧洲) | 25-50/53 |
安全声明 (欧洲) | 45-60-61 |
危险品运输编码 | UN2811 - class 6.1 - PG 3 - EHS - Toxic solids, organic, n.o.s., HI: all |
RTECS号 | SF8282645 |
海关编码 | 2932999099 |
产品名: | Cryptotanshinone |
CAS号: | 35825-57-1 |
制造商/供应商: | 西域试剂 网站:www.hzbp.cn 邮件:13911702513@139.com |
2. 合成/成分数据
产品名: | Cryptotanshinone |
别名: | CTS |
分子式: | C19H20O3 |
分子量: | 296.36 |
3. 急救措施
吸入后: | 如果吸入,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 |
皮肤接触后: | 用大量的水冲洗,移除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
眼睛接触后: | 检查并取下隐形眼镜,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呼叫医生。 |
吞食后: | 如果吞食,用大量纯净水漱口;呼叫医生。 |
4. 消防措施
适当的灭火剂: | 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或泡沫。 |
防护设备: | 穿戴自给式呼吸器和防护服,以防止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
5. 泄漏应急处理
安全防范措施: | 封锁泄漏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防护服和厚橡胶手套。 |
清洁/收集措施: | 使用液体粘合原料(硅藻土,通用粘合剂)吸取精细粉末; 使用酒精擦洗表面和设备除去污渍; 根据第11条处理被污染的材料。 |
6. 处理和储存
安全处理说明: | 避免吸入和接触皮肤,眼睛及衣物;材料可能略微具有刺激性。 |
储存: |
粉末型式 -20°C 3年;4°C 2年 溶于溶剂 -80°C 6个月;-20°C 1个月 |
7. 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
呼吸设备: | NIOSH / MSHA认可的呼吸器。 |
双手保护: | 耐化学腐蚀的橡胶手套。 |
眼睛防护: | 化学安全护目镜。 |
8.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 按照说明存储是稳定的;避免强氧化剂。 |
热分解/其他要避免的情况: | 避免光和热。 |
9. 毒性资料
急性毒性: | 无可用资料。 |
主要刺激性影响: | 无可用资料。 |
在皮肤上: | 无可用资料。 |
对眼睛: | 无可用资料;可能具有刺激性。 |
10. 生态资料
一般注意事项: | 无可用资料。 |
11. 废弃处置
按照所在国家,省份,县市和地方的法规处置。 |
12. 运输信息
正确的运输名称: | 无 |
非危险品运输: | 这种物质被视为非危险品运输。 |
13. 法规信息
尚未有针对此产品作出的化学安全性评估。 |
14. 其他信息
这种化学品仅供受过训练的,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在穿戴适当装备和授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处理。以上信息基于我们目前的知识被认为是正确的,但只适用于作为有经验人员的指导。请咨询您自己的安全顾问,并遵守当地和国家的安全法规。在任何其他没有被警告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危险存在。西域生物技术不承担任何使用这种化学品所造成的损害和责任。2023 西域生物技术版权所有。 |
上游产品 9 | |
---|---|
下游产品 2 | |
- 19. Xia, Yanqiu, et al. "Cryptotanshinone reverses reproductive disturbances in rats with dehydroepiandrosterone-induce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9.5 (2017): 2447.
- 18. 李晓婷,决利利,郝海军,王世广.隐丹参酮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成药,2021,43(01):6-10.
- 17. 马丽娟,王锡恩,刘培,陈蜜,张静,彭敏.隐丹参酮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新中医,2020,52(21):1-5.
- 16. 陈天朝,耿梦丽,马彦江,李沁,姚超,程思卿,王娇.丹参不同炮制品饮片与标准汤剂的物性参数及化学成分相关性[J].中成药,2021,43(03):824-829
- 15. 赵志国, 段文娟, 张晓梦,等. HPLC-DAD-ESI-TOF/MS鉴别和测定前列欣胶囊中多种成分及其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7, 037(010):1810-1816.
- 14. 李清清 张继芬. 冠心宁中1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J]. 苏盐科技 2019 046(006):33-35.
- 13. 王芸, 陈军峰, 张磊,等. 基于"有效成分-性状"的关联分析评价丹参品质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5):835-843.
- 12. 崔伟亮. 丹参酒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归属比较[J]. 辽宁中医杂志, v.46;No.507(08):1707-1709.
- 11. 敏敏 赵志国 刘伟 等. HPLC-DAD法同时测定三种来源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J]. 山东科学 2019(6).
- 10. 石蔚华 赵筱萍 陈晓玲.三叶糖脂清DPP-4抑制成分筛选及其调控JNK/AKT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3(01):7-13.
- 9. 闫妍 石磊 史宁 郭宏举 耿帅 温彬宇.UPLC-Q-TOF-MS同时测定天王补心片中丹参的主要成分[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8 34(01):55-57.
- 8. 孙锦 林力 彭勍 等.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丹参中12种成分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9).
- 7. 郝海军, 屈战果, 范明松. 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J]. 中成药, 2020, 042(004):831-835.
- 6. 邓凤春, 于占江, 杨钰,等. 隐丹参酮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 5. 邓凤春, 杨钰, 赵红晔,等. 隐丹参酮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35):49-50.
- 4. 彭国文,柳超,時晓静,郝海军.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J].中药材,2019,42(03):626-629.
- 3. 何家杰,李敏,唐国富,李厚泽,綦晓龙.异隐丹参酮对胃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9,24(02):129-132.
- 2. 张玉, 戚莹雪, 王蕾,等. 山东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地域分布特点研究[J]. 中药材, 2018, 041(011):2522-2526.
- 1. 张芮乾,吴晓毅,胡添源,宋雅迪,高伟,黄璐琦.基于丹参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的丹参质量标志物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3):3098-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