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 低苯<0.02%,适用于苯系物分析检测,Carbon disulfide

产品编号:西域试剂-WR173359| CAS NO:75-15-0| MDL NO:MFCD00011321| 分子式:CS2| 分子量:76.14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仅用于工业应用或者科学研究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者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货号 包装 价格 库存与货期 购买量 操作
西域试剂-WR173359
648.00 杭州 北京(现货)
西域试剂-WR173359
1115.00 杭州 北京(现货)

增值税发票√顺丰快递√订货电话:18601927057

产品名称二硫化碳, 低苯<0.02%,适用于苯系物分析检测
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
CAS编号75-15-0
产品熔点-112--111 °C(lit.)
产品沸点46.2±9.0 °C at 760 mmHg
产品密度1.3±0.1 g/cm3
产品闪点-18.2±18.7 °C
精确质量75.944138
PSA64.18000
LogP1.94
外观性状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带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蒸气压351.5±0.1 mmHg at 25°C
折射率1.630
溶解性2.9 g/L (20 ºC)
稳定性

1.极易燃,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叠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摩擦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2.化学性质:对酸稳定,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不作用。但对碱不稳定,与氢氧化钾作用生成硫代硫酸钾和碳酸钾。与醇钠作用生成黄原酸盐;在空气中逐渐氧化,带黄色,有臭味。受日光作用发生分解;低温时与水生成结构为2CS2·H2O的晶体。在适当条件下与氯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和氯化硫。

3.本品高浓度蒸气有麻醉作用,浓度为0.1%~0.3%,吸入1h就能致死,即使低于致死量也会遗留后遗症,长期吸入(3个月)160×10-6以上时,1~2年后会引起神经炎。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60mg/m3。本品有毒,具刺激性。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4.由于其沸点低、挥发性强、毒性大,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散发于空气中,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人处在二硫化碳高浓度条件下,具有麻痹作用。如果持续时间长,则可由呼吸中枢麻痹使失去知觉以致死。高浓度下,人体皮肤也能吸收。

5.本品是一种气体麻醉剂,其蒸气对皮肤、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易引起皮炎和烧伤。急性中毒开始引起谵语,以后进入麻醉,严重时意识丧失,甚至死于呼吸衰竭。长期吸入其蒸气引起胃弱、失眠、疲倦、食欲不振、头痛、眼花、感觉异常、血压下降、哆嗦,以致手足僵硬、动作缓慢、流涎、多汗、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主要损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当蒸气浓度为12440mg/m3时,30~60分钟引起死亡。TJ 36-79规定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6.稳定性 稳定

7.禁配物 强氧化剂、铝

8.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9.聚合危害 不聚合

10.分解产物 氯化氢

储存条件

1.储存注意事项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本品用玻璃瓶和金属桶盛装(铝桶、铁桶、贮罐)外加木箱保护,须存放在不燃材料结构并有地面通风设施的仓库内,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照射,夏季应采取冷却措施保持在17℃以下贮存,仓库附近不可有电器设备或加热设施,须防闪电或静电引火。贮罐液面应用惰性气体封闭。按易燃物品规定贮运。

相关文档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下载MSDS

质检证书(COA)

相关产品


符号 GHS02 GHS07 GHS08
GHS02, GHS07, GHS08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225-H315-H319-H332-H361fd-H372
补充危害声明 May form explosive peroxides.
警示性声明 P201-P210-P261-P280-P304 + P340 + P312-P308 + P313
个人防护装备 Eyeshields;Faceshields;full-face respirator (US);Gloves;multi-purpose combination respirator cartridge (US)
危害码 (欧洲) F:Flammable
风险声明 (欧洲) R11;R36/38;R48/23;R62;R63
安全声明 (欧洲) S16-S33-S36/37-S45-S7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1131 3/PG 1
WGK德国 2
RTECS号 FF6650000
包装等级 I
危险类别 3
海关编码 2813100000
国标编号: 31050
CAS: 75-15-0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别 名: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熔 点: -110.8℃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26;
蒸汽压: -3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用 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种气体麻醉剂。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经皮肤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µg/L。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变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由于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于脂肪的特性,故其对血的亲和性显著地高于水;对组织的亲和性又高于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饱和,这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组织。约2小时血中达到完全饱和。此后体内的二硫化碳进入组织,最后使组织饱和,组织中饱和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增加,在各组织中分布趋于均衡。

水中浓度为0.0026mg/L时,有微臭。代谢和降解:在人体内,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与血中的甘氨酸结合而生成具有以游离-SH基为特征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与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也发生同样的反应。经气相色谱和光电比色的研究证实,二硫化碳与人体内带有一对自由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其开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别与氨基酸和膘的反应产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体内脱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转 化的其它最终产物是各种硫酸盐,主要是无机硫酸盐,而二价硫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残留与蓄积:吸入是人体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硫化碳含量约在1至2小时内达到平衡,此时约有40%-50%在体内存留。皮肤吸收比呼吸途径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径则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随血流分布于体内,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摄取比例为2:1。它易溶于脂肪和脂质中,并与氨基碳和蛋白质相结合,因此它易从血液体中消失,而对各种组织和器字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由于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于1%从尿中排出,其余的70%-90%二硫化碳进行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体内的残留时间不长。迁移转化:二硫化碳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纤维,二硫化碳的释放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1kg粘胶释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产粘胶短纤维和粘胶薄膜中,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70-100kg和1800-2000kg,释放二硫化碳量分别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大气扩散时进入空间,也有部分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部分被动植物吸收。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铜指示剂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GB/T14680-93 空气
二乙胺醋酸铜分光光度法 GB/T15504-95 水质
色谱/质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国家商检局编 粮食

服务热线

13911702513
18601927057

微信客服